1、《归园田居(其二)》野外罕人事,穷巷寡轮鞅。白日掩荆扉,虚室绝尘想。时复墟曲中,披草共来往。相见无杂言,但道桑麻长。桑麻日已长,我土日已广。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草莽。
译文: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,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。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,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。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,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。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,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。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,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。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,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。
2、归园田居(其三)》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衣沾不足惜, 但使愿无违。
译文: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,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。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,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。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,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。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,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。
3、《归园田居(其五)》怅恨独策还,崎岖历榛曲。山涧清且浅,可以濯吾足。漉我新熟酒,只鸡招近局。日入室中暗,荆薪代明烛。欢来苦夕短,已复至天旭。
译文: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,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。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,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。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,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。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,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。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,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。
1、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字元亮,又名潜,号五柳先生,世称靖节先生,汉族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陶渊明去世于元嘉四年,终年六十三岁。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,元嘉四年即公元427年。
2、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《归园田居》《桃花源记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《归去来兮辞》等,田园诗派创始人。
3、陶渊明,字元亮,一说名潜,字渊明,号“五柳先生”,私谥“靖节”(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),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,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。晋世名渊明,入刘宋后改名潜。
1、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——《饮酒·其五》
2、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——《饮酒·其五》
3、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——《饮酒·其五》
4、在昔曾远游,直至东海隅。——《饮酒·其十》
5、虽留身后名,一生亦枯槁。——《饮酒·其十一》
6、一士常独醉,一夫终年醒。——《饮酒·其十三》
7、少年罕人事,游好在六经。——《饮酒·其十六》
8、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——《归园田居 其一》
9、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——《归园田居 其一》
10、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——《归园田居 其三》
1、主要作品:《归园田居》、《和郭主簿》、《于西获早稻》、《怀古田舍》等。
2、咏怀诗有《饮酒》、《杂诗》、《咏贫士》、《读山海经》等。
3、《归去来辞》《桃花源记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感士不遇赋》等。
4、(少无适俗韵)诗歌。陶渊明作。《归园田居》共五首,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,即晋安帝义熙二年(406年),《少无适俗韵》是第一首。最能体现陶诗的创作风格。诗的前四句写作者的个性与思想,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,接着第五六句用“羁鸟”、“池鱼”作比,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迫切思归的心情。以下十二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,在远离尘世的南野,座落着八九间草屋,房前屋后种满了桃李榆柳。春天一来,杨柳吐绿、垂柳依依,遮蔽成荫;桃树花开,李树吐蕾,芳香四溢,春意盎然,而远处垂烟袅袅,鸡呜狗吠,一幅美好的田园景象,作者远离官场,回归自然,正像关在笼中的小鸟回归自然一样,写出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。全诗洋溢着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,情景交融,富有诗情画意。语言质朴自然。
邮箱: 网站客服电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