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
端午节的传统习俗
更新时间:2024-04-27 21:25:10

Ⅰ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

1、赛龙舟:赛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竞渡之习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。

2、粽子: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,这是因为屈原看到国家将亡时,就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。老百姓为了找到他的尸体,就划着船去打捞,并且把米饭撒到江中,让鱼虾吃米饭,不让吃屈原的尸体,于是就有了端午节,有了赛龙舟,有了吃粽子的习俗,世代相传,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特殊的食品。一在延续到今天。

3、佩香囊: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,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作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可爱。

4、端午的鸭蛋: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,有系百索子、贴五毒、贴符、放黄烟子、吃“十二红”等习俗,孩子兴挂“鸭蛋络子”,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,挂在胸前。

5、悬艾叶菖蒲: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并用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或虎形,称为艾人、艾虎;制成花环、佩饰,美丽芬芳,妇人争相佩戴,用以驱瘴。

Ⅱ 疫情端午节感受

1、疫情期间的端午节,亲戚和家人之间最好不要互相走动,有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。虽然短暂的看上去好像没有人情味,事实上对大家都有好处。

2、有时也忙,有时也累,牵挂从来不曾忘;总是祝愿,总是希望,父母永远都健康;一段文字,一条微信,默默祝福默默想;愿爸爸妈妈端午快乐,吉祥如意,笑口常开。

3、闻着粽子香,思念漂过江,你我相隔几百里,端午节里更想你!因为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。祝你总比我快乐。

4、众人皆浊我独醒,不甘逐流投汨罗,和谐文明今盛世,君魂宽慰心应宁。端午节,重温古老故事,品味民族精神,享受幸福生活。

Ⅲ 端午节由来风俗手抄报内容

1、端午节(农历五月初五),又称端阳节、龙节、重午节、龙舟节、正阳节、浴兰节、天中节等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。

2、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,是龙飞天的日子,即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的爻辞曰:“飞龙在天”。端午龙星既“得中”又“得正”,处在大吉之位,恩施普也,龙德显扬。

3、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、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,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;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,节俗内容丰富。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,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

Ⅳ 端午节的传统传说故事

1、纪念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——前476年)的伍子胥。

2、伍子胥名员,楚国人,父兄均为楚王所杀,后来子胥弃暗投明,奔向吴国,助吴伐楚,五战而入楚都郢城。当时楚平王已经死,子胥掘墓鞭尸三百,以报杀父兄之仇。吴王阖庐死后,其子夫差继位,吴军士气高昂,百战百胜,越国大败,越王勾践请和,夫差许之。

3、子胥建议,应彻底消灭越国,夫差不听,吴国大宰,受越国贿赂,谗言陷害子胥,夫差信之,赐子胥宝剑,子胥以此死。子胥本为忠良,视死如归,在死前对邻舍人说:“我死后,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,以看越国兵队入城灭吴”,便自刎而死,夫差闻言大怒,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,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。

Ⅴ 端午节扫帚怎么做

1、先将丝线缠在名片上,把其中的一端系上,但注意不要系死。

2、系好之后从纸板上拿下来。

3、用线系缠出把手部分,把手的长度大概是整体长度的一半,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。

4、将下面散开部位分出大概四分之一,用线按上面把儿的做法将余下的继续缠好。

5、线缠好后将形状整理一下。

6、把下面不齐线头修剪一下就可以了。

查询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查询网(716c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网站客服电话:

Copyright©2009-2021 查询网 716c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5770号-14